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简报

时间:2021-08-20 来源:本站 发布人:重庆市输血协会

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组完成了2021年上半年血液安全监测相关工作。为了便于哨点单位了解本项工作开展情况,现将上半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 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单位分布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报名参加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并与监测委签订协议的单位共计155家。其中血站73家(血液中心15家,中心血站58家),分布于24个省份;医院82家(三级医院53家、二级医院29家),分布于9个省份。成立区域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组6个(重庆2个,河北、四川凉山、江苏无锡、湖北宜昌各1个)。

二、 监测数据报告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共有140家单位(90.3%)报告了监测数据,10家单位暂无报告数据。2021年上半年监测数据上报情况见下表:

2021年上半年血液安全监测数据报告情况

三、 上半年主要工作概述

(一)监测委召开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2021年3月16日,监测委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以线上方式召开。37名监测委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监测委主任委员何涛主持会议。此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介绍新一届监测委成员、选举监测委新一届副主任委员、介绍上一届监测委工作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会议选举了河北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陈莉、无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夏卫、福建省血液中心副主任曾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主任余泽波、江苏省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科主任周静宇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输血科主任徐笑红等6人为监测委副主任委员。

会议明确了监测委2021年重点工作方向:一是,组织编写2020年度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二是,举办一次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单位联络员工作培训会。三是,举办一期国家级继教项目。四是,持续开展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扩大HV哨点单位工作覆盖范围,进一步规范监测数据采集,完善监测体系。五是,加强血液安全监测国际进展(翻译和综述)报告发布。六是,加强与其他分支机构合作,以更好地推广哨点监测工作以及加强HV监测数据利用。

(二)举办2021年哨点单位联络员培训会

2021年5月14日,全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了2021年哨点单位联络员培训会。此次培训线上线下同时举办,来自全国的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单位和监测委的300余人参加。

监测委秘书黄霞介绍了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开展工作情况以及《2020年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编撰过程。重庆市血液中心杨俊鸿、文山州中心血站刘开强、凉山州中心血站王胜蓝和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程志祥等围绕《2020年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主要内容进行反馈。上海市血液中心谢东甫医生在会上分享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的进展情况。监测委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血液中心曾嘉、无锡市中心血站夏卫和江苏省血液中心周静宇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小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雪等五名专家对上述内容进行点评。

(三)完成《2020年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编撰

《2020年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于2021年6月完成编撰。监测委主任委员何涛担任报告主审,重庆市血液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1个单位参与编写。本报告编写工作于2021年2月启动,6月底完成编写。本报告为我国第一份反映我国血液安全现状的全国性血液安全监测报告,旨在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初步反映我国血液安全现状,同时总结监测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步在全国更广范围内开展血液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报告全文共有6万余字,分为血站部分、医院部分和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进展等3篇。每一部分内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小结和建议。为便于输血界同仁查阅,监测委将本报告赠阅给有关单位。

四、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根据《2020年全国血液安全监测报告》数据分析和建议调整以下内容

1. 明确采供血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以下这几类数据不纳入采供血不良事件,不需上报:①因献血者的生理状况,如献血者高血脂造成脂血报废、献血者血管条件欠佳造成采血不足量、献血者血型亚型、血型抗体或直抗阳性造成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等情况;以及其他无违反或偏离SOP情况的血液破损、血液过期等;②由于生产或供应问题所致的血液采集耗材/物料不合格,未涉及采血流程;③献血前健康检查中的初筛血型与献血后定型不符,但不存在意外因素或偏离SOP的情况;④血液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血袋破损以及血液报废,无违反或偏离SOP的情况;⑤设备故障被及时发现处理,记录及操作不规范被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影响采供血流程。

2. 明确临床输血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以下几类数据不纳入临床输血不良事件,不需上报:①与血液安全监测意义较小或无相关性的情况,如输血科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相关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事件、医院HIS系统收费功能缺陷导致未及时收取相关费用、医学文书书写存在漏洞等;②非人为因素仪器设备故障,如全自动血型仪器拍照功能故障、机械臂抓卡错误、仪器加样时漏加标本或试剂等,造成系统血型上传错误、仪器停机、结果不完善等情况;③实验室管理软件偶发报错或系统卡顿,如标本无法签收、配发血时系统报错、软件与仪器接口传输故障等造成未能及时发布报告、结果传输错误、无法进行配发血、血液收费错误等情况;④临床意外情况发生,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血液未完全输注、患者病情(重症胰腺炎、脂肪乳治疗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导致备血标本乳糜或溶血、医院网络故障等,造成血液已发未输注、血标本采集不合格、未能及时发血等情况。

3. 建立监测数据的定期审核机制和反馈机制

计划建立各哨点单位和区域中心的联系人负责制,加强培训和管理,定时审核上报数据并及时反馈和修订。建立哨点单位、区域中心和国家工作组各级层面的监测数据定期审核和反馈机制。

(二)召开监测委全委会

2021年下半年将召开本年度监测委全委会,探讨哨点单位管理、监测数据审核、改进年度报告编写方案等内容。